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

精神糧食------何來阿姜 查

Picture《何來阿姜 查》,這本書只有比手掌大些而已,共有194篇啓示.它是一本很適合隨身擕帶的書.每篇也都非常簡短且精要,對於現在生活煩忙、盲或茫的人來說,是一本不可缺少的好書.在透過閱讀時,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能越來越平靜,也越來越有智慧,你在人生道路上讓你走的步伐更加踏實與平穏.它也很適合在寧靜的夜慢慢細細的品味.以下啓示我只節錄一部份.如需完整版請點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cz-yamola/article?mid=3311&prev=3324&l=f&fid=6


《關於生與死》

《001》 良好的修行是要非常誠懇地問自己:「我是為什麼而生的?」每天早上、中午、晚上都要好好的問問自己這個問題。

《002》 我們的生和死是同一件事,不能有此而無彼。可笑的是,面對死亡,人們是如何的傷心悲痛,對於出生卻是何等歡欣快樂,這是愚癡的。我認為,如果你真的要哭,最好是在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哭,為根源而哭,因為,如果沒有生,就不會有死,這點你能瞭解嗎?

《關於身體》

《013》 假如身體真的屬於我們的話,它就會聽從我們的命令。如果我們說:[不能老] 或[我禁止你生病] 它會聽從我們嗎?不會的,它不聽從任何警告。我們只是租了這棟[房子],不是擁有它。如果我們認為它屬於我們的,當我們必須捨棄它時,就會痛苦。但事實上,並沒有一個恆常自我的東西存在,沒有任何我們可以把持而不會變遷或堅固的東西。

《關於法》

《020》 「法」必須籍由內觀自己的心而得,然後徹見哪些是真實的,而哪些不是;哪些是平衡的,而哪些不是。

《關於心》

《036》心原本是平靜的,一離開這個平靜,焦慮和煩惱便會立即生起。如果我們能徹見和了知這個煩惱,那麼,心便能再次恢復平靜。

《037》佛教是心的宗教,如此而已。為了增長心而修行的人,就是修習佛法的人。

《040》人因看不見自己,所以他們造作種種惡的行為;他們不去看自己的心。當人要做壞事的時候,會先四處窺視,看有沒有看見:「我母親會不會看到?」「我先生會不會看到?」「孩子們會不會看到?」「我太太會不會看到?」如果四下無人注意,他們就立刻行動。這是在羞辱他們自己,他們說沒有人在看,於是就在別人還未發現以前,趕緊將惡行完成。而他們自己呢?他們不就是在看的「人」嗎?

《關於無常》

《046》如果你明白,一切事物都是無常時,你的思想就會逐漸地釋懷,你就不需想得太多了。不論任何念頭何時生起,你只需說:「噢,又來了一個!」如此而已!

《054》善行帶來善果,惡行帶來惡果,不要期待天神來幫助你,或天使和護法來保護你,或黃道吉日的協助。這些都不是真的,不要去相信它們。如果你相信它們的話,你就會痛苦。你將永遠在期待好日子、好月份、好年頭、天使或護法神,如此一來,你只會受苦而已。往你的行為和言語裡看,往自己的「業」裡看。為善,會帶來善;為惡,就會帶來惡。

《061》別以為光是閉著眼睛坐著就是修行,如果你這麼認為,那就趕快改變你的觀念。所謂穩定的修行,是在每一個姿態中——不論行、住、坐、臥,都保持正念。起坐的時候,別認為你已結束禪坐,相反地,你只是改變姿勢而已。假如你如此反觀,你將擁有平靜。不論你身在何處,你都將持續地具備這種修行的態度;你的內心將會擁有一種穩定的覺醒。

《064》我們不是為了見天堂而禪坐,而是為了要結束苦。

《關於禪坐修習》

《078》切記!你不是為了「得到」而禪坐,而是為了「捨棄」。我們不是以慾望來禪坐,而是以放下。如果你「想要」任何東西,你永遠也找不到的。

《079》心靈之道是相當容易的,不需要詳細地說明。放下愛恨,然後順其自然。在我個人的修行中,我就是這樣做的。

《084》修行中的慾望,可以是朋友,也可以是敵人。是朋友的話,它會使我們想要修行,想要開悟,想要結束痛苦。但是,不停地欲求仍未生起的境界,或希望事物能有所不同,只會造成更多的痛苦,這就是慾望會成為你的敵人的時候。最後,我們必須學習去放下我們的慾望——即使是覺悟的慾望。惟有如此,我們才會解脫。

《088》理論和實踐——前者認識草藥的名稱,後者則親自去尋找它,利用它。

《關於無我》

《097》一旦你了解無我時,那麼,生命的重擔便消失了。你會和世界和平共處。當我們看透自我時,就不會再去執著快樂,而且能真正地快樂。學習以不掙扎來放下、單純地放下,還原你的本然——沒有握持、沒有執著,坦然自在。

《關於平靜》

《099》問:什麼是平靜?

答:什麼是煩惱?平靜就是煩惱止熄。

《100》平靜是在我們內心裡的煩惱和痛苦中找到的,而不是在森林或山頂,更不是經由老師的傳授。在你經驗苦的地方,一樣可以從苦中找到自在(解脫)。試圖逃避苦,實際上是在朝向苦。

《101》如果你放下一點點,就會擁有些微的平靜;如果你放下的很多,就會擁有很多平靜;如果你完全放下,你就會擁有完整的平靜。

《102》事實上,在真理中,並沒有人類,不論我們是什麼,都只是外相的範疇。可是,如果我們超越外相,並看見真理的話,我們會了解,其實並沒有任何事物存在,有的只是宇宙的特質——起初生起,中間變遷,最後消逝,如此而已。假如我們視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的話,那麼,就不會有問題生起;如果我們了解這點,我們就會擁有喜悅和平靜。

《104》往自己以外看,是比較和分別,這樣是找不到快樂的。如果你花時間去尋求一個完美的人或完美的老師也一樣找不到平靜。佛陀告訴我們去看「法」——真理,而不是去看別人。

《關於苦》

《112》實際上,快樂是痛苦的偽裝,可是在這種細微的形態裡,你看不見它。如果你執著快樂時,就如同執著痛苦一樣,但是,你並沒有察覺到。當你執取快樂時,要丟棄它本有的苦性是不可能的;它們是如此的不可分離。因此,佛陀教導我們要認識苦,將苦視為快樂里所具有的傷害;視它們(苦與樂)為平等的。因此,小心!當快樂生起時,不得意忘形;當痛苦生起時,不要沮喪,別讓自己迷失在其中,視它們同具有同等的價值。

《115》感官耽溺的和自我的苦行是佛陀所不鼓勵的兩種道,因為這不過是快樂和痛苦罷了。我們以為自己已從痛苦中自我解脫了,但卻不然;我們只是在執取樂。假使我們執取樂,我們就會再次受苦。事情就是這樣,可是人們卻不以為然。

《116》人在一個地方受了苦,就會跑到其他地方去,當苦在那兒生起時,他們又再逃避。他們認為他們是在逃避苦,但卻不然;苦追隨著他們。他們帶著苦到處跑,卻一點也不知道。如果我們不知苦,就無法知道苦的起因;如果我們不知苦的起因,那麼,我們就不知苦的熄滅。如此一來,我們便無處可逃。

《119》因為慾望,所以愛和恨都是苦;欲求是苦,不想要也是苦,縱使你得到你所想要的,仍然是苦,因為,一旦你擁有它,你便活在怕失去它的恐懼中。在恐懼中,你又如何能快樂地生活呢?

《121》有一位婦女想知道該如何處理瞋怒。我問她當瞋怒生起時,那瞋怒是誰的,她說,那是她的。如果真的是她的瞋怒,那麼,她就應該有能力去叫它離開,是不是?可是,事實上,瞋怒並不是她所能使喚的。將瞋怒執取成個人所擁有的,會造成苦。如果瞋怒真的屬於我們的,它就必須服從我們;如果它不服從我們,就表示它只是個騙局;不要被它給騙了!不論心快樂或悲傷,不要為它所騙,這都只不過是騙局罷了。

《122》如果你在不穩定(無常)中看見穩定(常),你就必定受苦。

《124》如果我們將快樂和痛苦一起思維(觀)的話,我們會了解,它們是平等的,就如同冷和熱一樣。火的熱度能夠燒死我們,然而,冰的冷度也一樣可以凍死我們,兩者都不好。快樂和痛苦的道理也是一樣。在世界上,每個人都欲求快樂,而沒有人追求痛苦。涅磐是沒有慾望的,在涅磐裡,是沒有想要快樂或想要痛苦,也沒有想要解脫快樂和痛苦,有的只是平靜。

《關於老師》

《132》別因為老師說水果和甜、很可口就一味地相信他。自己親自嚐嚐看,如此一來,所有的疑惑就會消失了。

《133》老師是指引出「道」的方向的人,聽了老師的教導之後,不論我們是否親自修行來走這條「道路」,以及因此而得到修行成果,則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事。

《關於領悟與智慧》

《141》如果你以真實的內觀來看待事物,那麼,你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就不會有黏著。它們(快樂與不快樂)來,你看到它們,但卻不會去執著。它們來,然後逝去,縱使是最糟的煩惱(雜染)生起,例如:貪和瞋,你都會有足夠的智慧,能看到它們的無常性,而讓它們消失無磫。如果你起了反應,例如:喜歡或不喜歡,那不是智慧,你只是在為自己製造更多的痛苦而已。

《142》當我們知道真理時,我們會成為一位不需要想太多的人,而變成一位有智慧的人。如果我們不明了,我們的思考就會比智慧還多,乃至完全沒有智慧。很多的思考而沒有智慧是極痛苦的。

《關於戒德》

《148》照料你的戒,要像園丁照顧他的花木一樣。不要去執著大或小、重要或不重要。有些人想走捷徑,所以他們說:「忘掉定吧!我們直接如觀;忘掉戒吧!我們從定開始。」我們對於執著有這麼多的理由。

《關於雜品》

《156》徹見你的煩惱吧! 。認識它如認識一條有毒的眼鏡蛇。因為你知道眼鏡蛇會致你於死地,所以你不會去抓牠。去徹見有害事物的害處,及有益的事物的益處。

《157》我們總是不滿足。有一顆甜的水果,我們想要酸的;有一顆酸的水果,我們卻想要甜的。

《158》如果你的口袋裡有臭的東西,不論你走到哪裡,都會很臭,所以,請別說是地方的錯。

《162》他們總是向外看——看人、看事物。例如:他們看到這棟禮堂就說:「嘩,好大啊!」事實上它並不大,不論它看起來是大是小,都只是來自你對它的概念罷了!實際上,這棟講堂只是如此;非大也非小,可是,人們一直都在追隨他們的感覺,忙於到處看,並且對他們所看到的都有意見,所以沒有時間去看他們自己。

《164》認為我們比他人好是不對的,認為我們與他人是平等的,也不對,認為我們比他人差,也不對。如果我們認為我們比別人好,驕慢心就會生起;如果我們認為我們與別人是平等的,我們會在應當的時間裡忘失尊重和謙虛。如果我們認為我們比別人差,就會沮喪,並認為我們不如人,或是不好的徵兆下出生的。將這一切都放下吧!

《166》認識你自己的身體和心,少欲知足,不要去執著教法,也不要去握持情緒。

《169》外面的人也許會說我們瘋了,才會在森林裡,坐得跟佛像一樣,可是,他們又是如何的生活?他們笑、他們哭,如此看來,誰才是瘋子?

《174》有人說:「我能夠審視心中的慾望和瞋恚,但,要觀察到愚癡很困難。」阿姜查回答說:「你騎在一匹馬上,卻問馬在哪裡?」

《184》為了目的、為了回饋而做事,是世間的方法,可是,在佛法裡,我們不為任何收穫而做事。可是,如果我們什麼都不要的話,我們得到什麼呢?我們什麼也得不到!不論我們得到什麼,都只是苦的起因,所以我們練習不去得任何東西,只是讓心平靜下來,這就夠了。

《185》佛陀教導我們要放下那些本質非永恆的事物。如果你放下一切事物,就會看到真理;如果不的話,就看不到;事物就是如此。當智慧在你內心甦醒時,不論你往哪兒看,都會看見真理。

《190》不要認為廣學多聞就能認識「法」。就好像你因為有眼睛,所以就說你已經看過所有的東西,抑或因為你有耳朵,所以就說你已聽過所有的聲音一樣。也許你看到了,但卻沒有看得徹底。你只是以「外在的眼」看,而不是以「內在的眼」看;你是以「外在的耳」聽,而不是以「內在的耳」聽。

《阿姜 查的邀請》我曾說過的一切到現在,不過是文字罷了。當人們來見我時,我必須說些話,但是,這些最好不要說的太多。你們最好開始修行,不要遲疑。我就像一位邀請你到某地方去的好友。不要躊躇,只要繼續前進,你是不會後悔的。
知足常樂就會幸福的帖子 - iYouMe 有明大戰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

知足常樂就會幸福的帖子 - iYouMe 有明大戰 Headline Animator